发布时间:2024-01-25 16:36:05
1月22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民进、工会、经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讨论会场,听取委员对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意见建议。安徽日报记者 杨 竹 摄
1月22日下午,省委书记韩俊来到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民进、工会、经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讨论会场,听取委员对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意见建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主持会议,省领导张韵声、费高云、李和平参加会议。
会上,陈翔、杨泽胜、春梅、卢立新、刘颖、阮怀楼、赵明7位委员,紧紧围绕打造汽车产业先后发言,分别就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皖北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完善专项人才政策、做强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智能网联、培育大国工匠、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韩俊边听边记,在认真听取发言后,韩俊说,大家的意见建议很有价值,体现了政协委员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到今后的政策谋划和工作推进中。
韩俊指出,过去一年,省政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立足政协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定位,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大兴调查研究,不断丰富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履职载体,把牢履职方向、优化履职格局、增强履职能力、激发履职干劲、放大履职效应,彰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生机活力、独特优势,实现了新一届省政协工作的良好开局。在新的一年里,省政协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征和安徽特色的政协实践,以政协所长服务党政所需、群众所盼,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俊强调,打造汽车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省汽车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营收和利润再创新高,签约项目和开工项目数同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推广和应用有效扩大,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链条加快贯通,“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各市竞相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加快形成,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体系加快构建,呈现跨越式增长强劲势头。
韩俊指出,要乘势而上、扩大战果,紧盯新能源汽车“两步走”发展目标,拿出攻城拔寨的劲头,推动整车产能向合肥、芜湖集聚,零部件、后市场产业链价值链向皖北等地延伸,推动皖北地区加快融入全省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体系,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尽快上水平、上台阶,跑出首位产业加速度,在新起点上高水平规划发展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推动“车、路、能、云、网”一体化综合应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实景图。要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整车制造,“一企一策”专项支持整车企业抢抓机遇做强做大,加快构建纯电为主、混动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实现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产品类别和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多用途汽车等细分市场全覆盖。要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向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转型,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速“三电”、“三智”、车规级芯片、智能网联、新材料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研发应用和提档升级,精准招引一批高品质、高附加值零部件项目,培育招引一批“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大力提升零部件近地化率,全面提升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高端零部件配套能力。要推动汽车后市场融合发展,聚焦汽车全生命周期,持续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汽车维修保养、二手车交易、回收利用等服务。要完善支持汽车产业专项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和招才引智举措,健全汽车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要探索汽车工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模式,打造汽车文化高地,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
唐良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韩俊书记的讲话要求,准确把握省委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部署、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聚焦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主线,围绕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等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务实献策出招,广泛凝心聚力,做到高站位思考、高水平建言。要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建设目标,谋深抓实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和重大课题研究,深化联动履职工作,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底层逻辑”
去年,合肥市汽车产量13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4万辆、增长1.6倍、居全国城市前5位,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营收达到3500亿元。
这组滚烫的数据振奋人心,更让人看到了安徽“首位产业”的未来。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认知:明察大势
合肥的成功,起始于“认知”。
股市里有句俗话,叫“新手看价、老手看量、高手看势”。近些年,合肥紧盯全球产业演变,通过察“势”主动拥抱“蓝海”。
“合肥的领导对智能电动车产业和技术愿景的坚持,对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是十分珍贵的。”谈及总部落户合肥,悠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李鹏如是说。
坚持和支持,源自合肥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精准认知。早在2009年,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作为首批13个试点城市之一,合肥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春天气息”。
2010年,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合肥,拥抱了“春天”。
“合肥的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市投资促进局一负责人的认知,见证合肥乘势而上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的执念。
“认定的事要坚定干,值得的事要舍得投。” 近年来,合肥始终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变革走向,推动新兴产业接续布局、集群成势。
思路:科学规划
认准方向后,合肥一步步描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思路日渐清晰。
2014年,合肥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2015年,出台《合肥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建立产业集群。
2016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鼓励购买与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行差异化交通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组织领导6大方面28条实施方案,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20年,进一步出台意见,明确强化顶层设计、搭建支撑平台、攻关核心技术、培育产业生态等10条主要举措和4条保障措施。
随后,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培育百亿级企业10家,实现产值和产量跃居全国第1方阵的具体目标。
随着谋划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棋局”日渐明朗。如今,“新港、新桥、下塘”三大百万辆、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雏形初具,高新、包河、新站、庐江、肥东、巢湖等六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发展园区蓬勃发展。“三基地六园区”的打造,编织起一张新能源汽车产业“网”。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规划和布局的日趋合理,为锻造强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
路径:系统推进
“棋局”虽明,但如何“下棋”,尤其是遇到“困局”如何破解?仍是合肥面临的挑战。
实践中,合肥坚持“首位产业”高位推动,不断磨砺“战术”,创新“打法”,深入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合肥模式,就是以投促引、资本招商的模式。”谈及“秘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资引领、社会资本加持,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思维将产业导入城市,围绕新兴产业布局补链延链强链,再用投资银行的方式培育当地产业,释放产业集群效应,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量……这样的“打法”,成功吸引了众多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来肥“安营扎寨”。
至今,合肥和蔚来的故事,仍旧让人津津乐道。3年前,蔚来因融资不顺面临重大考验。审时度势的合肥,果断向蔚来中国投资112.6亿元。最终,以“投”代引的模式,实现了二者的“双向奔赴”。
产业何以“满园春色”?合肥坚持龙头带动、配套支撑,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
既抓“大而强”,也抓“小而美”。合肥坚持在产业链上“深挖到底”,加速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发展格局。目前,合肥已集聚比亚迪、大众、蔚来、江淮、长安及江淮华为等6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巨一科技、大陆马牌轮胎等500多家产业链配套企业。
在愈谋愈细、愈打愈精的“棋局”中,合肥凭实力“出圈”,被工信部批准为全国唯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市。
行动:超强执行
实现蓝图,除了路径有效,还得要有“执行力”。
执行力体现在“速度”上。
2021年7月,比亚迪落户长丰县下塘镇。从谈判到签约23天,从签约到开工42天,从开工建设再到整车下线10个月,产值过百亿元5个月,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令人惊叹的“合肥速度”。
从比亚迪到安徽大众,从蔚来汽车到江淮华为,从中创新航到均胜汽车……一个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从破土到茁壮成长,不断刷新着新速度,见证着“有为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心和拼劲。由于“拼”,合肥平均每分钟就会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
执行力体现在“力度”上。
2021年8月19日,距离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开工仅有十几个小时,项目方突然提出项目区地势低洼,急需“巨量”土方填平。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长丰县动用一切资源,与时间赛跑。当晚,1000辆渣土车来回穿梭,一夜之间全部填平,第二日项目如期开工。
“超强”执行力的背后,是合肥“超强”的服务意识。以比亚迪所在地长丰县为例,该县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召开“周六解题”会,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聚焦企业干。去年,长丰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整车产量近50万辆,产量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57%,跃居全国县域第1。
执行力体现在“温度”上。
产业需要什么,合肥就补什么。近年来,合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从细微处入手、从困难事下手,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不断创新“点对点服务”“定制化服务”等,护航企业发展壮大。
“形势再难不能难产业,工作再忙不能忘产业,财力再紧不能紧产业。”对于合肥的承诺,三度牵手合肥的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柯利安赞叹,合肥对产业的感知力和执行力极强,百闻不如一见。
保障:优配要素
让“产业风景”成长为“产业壮景”,最终离不开保障要素的“优配”。
完善顶层设计。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部门和区域联动。出台专项政策,加强全周期、全要素政策支持,推动“产业政策—兑现细则—实施意见”组合发力。升级“基金+”驱动模式,整合总规模超千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深挖创新潜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采用“揭榜挂帅”“赛马”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龙头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等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催生一批汽车领域国内外首创或替代进口的“三首”产品。
厚植“第1资源”。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申报相关博士、硕士学科授权点,支持高校与头部企业深度融合,“订单式”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端人才。目前,合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集聚人才超10万人,其中研发人才近3万人。
加强场景应用。加快建设充电换电设施,发布新能源汽车场景清单,举办整零供需对接会,推动“合肥车”与“合肥屏”“合肥芯”“合肥智脑”深度融合,发放汽车消费券。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7%、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畅通物流渠道。依托派河港和南淝河港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实现“通江达海”,运输成本下降35%。利用网络通信、车路协同等服务,支撑智慧物流与工厂生产节奏、时间窗口、装卸货时间的紧密结合。
一路走来,终究是“拼搏”和“实干”成就了合肥,推动合肥正以磅礴的“汽势”朝着“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加速奋进。
图文来源:《安徽日报》2024年1月23日第1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年制初中起点
三年制初中起点
三年制初中起点
Copyright © ahwtqx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1000586号-2皖公网安备 34019002600120号